首页 >综合 > > 正文

佛家思想精髓四个字_佛家思想

发布日期:2023-05-15 16:20:20 来源:互联网 分享

1、性空缘起,缘起性空在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前,印度已经有庞大而美妙的宗教哲学体系其发展阶段为 吠陀.赞颂--净义书--奥义书故佛家的很多术语皆于婆罗门名同不知内义,很容易混淆比如说空吧,解释来解释去,很容易走进外道...........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,修行的也是外道法并且达到了外道禅定的非想非非想定但是佛:知非即舍后来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曰: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,一切智,自然智,即得现前一切智,自然智:众生本有如来证之........如果学术点说:佛家区别于他家就是----------性空缘起,缘起性空======================看看谛老的讲义吧,可能会有启发-------------妙法如莲花............略言之,三种法。

2、详言之,三千法。


(资料图片)

3、今且置其详,但讲三法:谓心法、佛法、众生法。

4、言心法者,直指现前一念心性,全彰一经所谈之实相也。

5、以吾人一念心性,本非肉团,亦非缘影。

6、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中间。

7、亦不在过去,不在现在,下在未来。

8、内外中间一总无,境上施为含大有。

9、又云:三际求心心不有,心不有处妄元无。

10、言佛法者,佛并无别法,只是证众生之心法耳,故曰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

11、故称佛者,觉也,觉即不迷之谓也。

12、吾人现前一念之心,不为尘境所迷,众生即是佛。

13、故经云:「一念不生,即如如佛。

14、」众生法者,众生亦无别法,只是迷诸佛所证之心法耳。

15、吾人心中,本具有三因佛性,谓正因理心佛性,了因慧心佛性,缘因善心佛性。

16、诸佛证之,成为三德。

17、证正因理心,成法身德;证了因慧心,成般若德;证缘因善心,成解脱德。

18、众生迷之,转成三道。

19、迷般若德,为烦恼道;迷解脱德,为业道;迷法身德,为苦道。

20、心法者,三因也;佛法者,三德也;众生法者,三道也。

21、言妙者,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之三因,诸佛证之为三德,此一念心性不增一丝,众生迷之为三道,此一念心性不减一毫。

22、若未经法华高会开显以前,则心法自心法,佛法自佛法,众生法自众生法。

23、俨然是佛法太高,众生法太广,心法虽在高不高,在广不广,众生日用自不知耳。

24、三法隔异不同,故不得称妙,至今法华高会,开方便门,示真实相,正直舍方便,但说无上道,十方佛土中,惟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。

25、先则曰止止不须说,我法妙难思,继则曰如是妙法,时乃说之,如优昙钵华,时一现耳。

26、开三权,成一实,会九界,同佛界,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故三法皆妙也。

27、序分为初妙,正宗为中妙,流通为后妙。

28、七卷二十八品,三周九喻,本迹二门,全经玄文,皆妙境也。

29、能读诵之心,皆妙智也。

30、即此读诵之功,皆妙行也。

31、是人一心受持读诵,现身即得六根清净,如南岳大师,或亲见灵山,俨然未散,如智者大师,皆妙位也。

32、境为真性轨,智为观照轨,行为资成轨,妙三法也。

33、若人说此妙法华经,佛即遣化人为作听法众,若人读诵忘失句读,普贤菩萨,乘六牙白象王,到其人前,为令通利,皆妙感应也。

34、受持、读诵、讲说,现生得证妙位者,即妙神通也。

35、如智者大师,于金陵瓦官寺,讲法华经题,以九十天,仅讲一个妙字,古传九旬谈妙。

36、章安大师,结集之成一部玄义,即妙说法也。

37、闻妙法华经之听众,皆妙眷属也。

38、或得欢喜益,令种一乘善根,或得生善破恶益,令熟善根,皆妙利益也。

39、言莲华者,是法微妙,难思,无物堪喻,乃取莲华,以喻妙法。

40、谓莲华华果同时,喻妙法权实一体。

41、莲华有三义,可喻妙法:一为莲故有华,可喻妙法,为此一实,故施三权。

42、二华开则莲现,可喻妙法,权开则实显。

43、三华落则莲成,可喻妙法,权废则实立。

44、华妙法妙,故称妙法莲华。

45、言经者,法也,常也。

46、谓十界同轨,谓之法,三世不易谓之常。

47、略讲名题竟。

48、二显体,此经以实相为体,言实相无相,亦无不相。

49、此经既为权实不二,亦即性相不二,故经云:「诸法实相。

50、」既言实相,亦即实性、实体、实力、实作、实因、实缘、实果、实报,从本至末,究竟皆实也。

51、故曰诸法寂灭相,不可以言宣,是法住法位,世界相常住。

52、又云:此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等,皆指此体也。

53、三明宗,此经以一乘因果为宗。

54、前显体,是显性德。

55、今明宗,是明修德。

56、性德非因非果,修德即因即果。

57、谓大乘因者,诸法实相是;大乘果者,亦诸法实相是。

58、谓依实相而造修,名为全性起修。

59、由观行,入相似,至分证,到究竟。

60、初观行为因因,后究竟为果果,中间分证,以后望前,皆因也;以前望后,皆果也。

61、观行但因而非果,究竟但果而非因耳。

62、四论用,此经以断疑生信为用。

63、前十四品为迹门,断权疑,生实信为用。

64、后十四品为本门,断近疑生远信为用也。

65、五判教相,此经以无上醍醐为教相。

66、以说在第五时,畅出世之本怀,为最后之极唱。

67、于化仪,非顿、非渐、非秘密、非不定。

68、于化法,但属圆教,谓纯圆独妙也。

69、讲经题竟。

70、--------谛闲法师讲义.........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标签: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华东兽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