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综合 > > 正文

让“第三方测评”健康有序发展

发布日期:2023-04-07 07:08:35 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

王 鹏作(新华社发)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这么多品牌,应该选哪个?”“产品效果究竟怎么样?”电商迅速发展,品类日渐丰富,不少消费者在购物时面临“选择的烦恼”,一大批“第三方测评”机构随即出现在各类互联网平台。近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、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“第三方测评”账号进行调查,发布《“第三方测评”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》。

买前看看做参考

“我经常看护肤彩妆类的测评,测评博主会结合自身肤质讲解不同品牌产品的使用效果,以图片、文字及视频的形式来呈现,挺直观生动的,我在买唇膏、防晒霜、粉底液等之前都会看看做参考。”北京海淀的上班族邱女士说。

如今,“先看测评,后购买商品”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日常习惯,由此催生一大批“测评博主”。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“测评”,显示内容丰富,涵盖服装、美食、玩具、家电、化妆品、数码产品等。

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,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参考“第三方测评”内容,以了解真实使用体验和挑选出最具性价比的商品,较常见的是数码家电、美妆护肤、服装鞋靴等品类。

“‘真实体验+对比分析’的测评形式,抓住了用户购买商品的关注点。”业内人士认为,“第三方测评”受到消费者的喜爱,实质上是测评行为帮助消费者获得了“真实体验”。多数测评机构、博主会亲自体验相关商品,为消费者带来最直接的视觉体验。

“客观、公正的互联网测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。”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范世乾认为,对消费者而言,通过参考相关测评内容,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,减少挑选成本。对商家而言,“第三方测评”机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监督力量,有利于促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,促进市场良性发展。

“假测评、真广告”误导消费

据了解,部分测评机构“以商养测”,一边开展各式各样的测评,一边进行电商卖货、广告营销等,以测评之名行带货之实,看似客观中立实则为了利益,其销售商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。

“我喜欢运动,用了不少时间看球鞋评测视频,最后花了600多元买了测评博主鼎力推荐的足球鞋,可是穿两次鞋子就开胶了”“以前我经常从‘第三方测评’平台上选购商品,因为省时省力,不用自己货比三家。但最近从某测评平台上买的保温杯,装进热水不到两小时,杯中水就凉了”……有不少网友在参考相关测评后买到了问题商品。

缺乏测评标准、夸大宣传、虚假测评、做商业性广告……《“第三方测评”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》显示,93.1%的“第三方测评”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,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;55.7%的“第三方测评”涉嫌存在商测一体、以商养测类的模式,难保公正性;37.2%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“第三方测评”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;35.7%的“第三方测评”涉嫌虚假测评。

专家认为,“第三方测评”的结果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,客观公正科学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等权益;反之,则可能误导消费者,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不客观、不公正以及不科学的结果还会损害经营者商业信誉,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。

加大监管力度

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认为,目前互联网“第三方测评”机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:一是机构数量不少,但部分机构公正性存疑,难以确保作为“第三方测评”机构的权威性。二是测评机构没有处理好公正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关系。三是测评机构规范性相对不足,准入门槛低,监督管理不够。

如何让“第三方测评”规范发展?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,政府监管、行业自律、社会监督协同发力,设置行业准入门槛;夯实“第三方测评”主体责任,做到“谁测评、谁负责”,促进行业良性发展;加大市场监管力度,建立消费投诉的“绿色通道”。

相关平台也应落实责任、拿出实招。专家表示,平台方需进行账号身份认证,强化问题账号审核,对平台内的测评账号建立作品审核、信用投诉、宣传带货管理等多重监督机制,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。

业内人士指出,消费者信任是测评的核心竞争力,专业公正是测评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应尽快建立行业规范及相关评测标准,淘汰独立性、公正性、规范性不足的测评机构,促进互联网评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(海外网 李雪钦)

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23年04月07日   第 08 版)

责编:张荣耀

标签: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华东兽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